做勇于担当,敢做有为的时代先锋 评论员 程 峰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:党的干部必须坚持原则、认真负责,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,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,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,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,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。这“五个敢于”是对担当精神的科学阐释和时代解读,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。这就要求党员领导干部要敢于担当、善于担当、勇于担当,要担负起党和人民所赋予的伟大使命。 然而,一段时期以来,在一些党员领导干部之中,确实出现了一些“不愿担当、不敢担当”的不正常现象,省委书记谢伏瞻同志在《弘扬敢于担当精神,做时代的劲草真金》中曾把这种现象概括为:一是当老好人;二是摆花架子;三是只要权力不干事;四是不思进取图安逸。并且指出: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,必须下大气力加以解决。 “不愿担当、不敢担当”,究其缘由,不外乎有如下几个方面:一是宗旨意识不强,理想信念缺失,忘记了共产党的宗旨,忘记了领导干部的责任和义务;二是精神懈怠,不思进取,干事创业的精神和热情减退,有等靠思想、守摊思想、享受思想、旁观思想;三是官本位思想严重,怕决策失误,怕有风险,怕干得多出错多,怕得罪人,怕失去位置和权力,故而,不求有功,但求无过。四是能力不足,办法不多,学习不够。对于中央的精神和决策,学习不主动,不深入,面对新形势、新问题,研究不够、理解不深;凭经验看问题,办事情。得过且过,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,甚至是当一天和尚也不撞钟。 要真正解决党员领导干部中存在的“不愿担当、不敢担当”的问题,谢伏瞻书记强调:“必须牢记习近平同志对干部提出的要求,把‘五个敢于’内化于心、外化于行,忠于职守,撸起袖子加油干,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,坚定不移贯彻党的基本路线,坚定不移担负好惠一方百姓、保一方平安的责任”。 而党的十八届六中通过的《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》(以下简称《准则》)则为解决这一问题确立了组织原则和策略保障。《准则》明确指出:“党的各级组织要旗帜鲜明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担当,为敢于负责的干部负责。”增强担当精神,既需要领导干部自身加强历练,也需要党组织对担当者的支持,真正落实“能者上、庸者下”的用人机制,形成风清气正、干事创业的工作氛围。 而作为一名普通的党员干部,同样要勇于担当,敢做有为。新的时代赋予新的历史使命,在实现伟大“中国梦”的征程中,牢记宗旨意识、服务意识,脚踏实地做好每项工作、每件事情。不能因世事不公而怨天尤人,尤其是不能因为一些领导干部的“不愿担当、不敢担当”而放弃自己的理想信念。作为党员干部,除了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外,还要有这样一种信念,就是我们所做的每项工作、每件事情,从小的方面而论,是为我们自己做的,以证明我们的能力、我们的价值、我们的存在;从大的方面而论,是为我们这个国家、这个民族做的,是为国家民族的繁荣昌盛做的,是为实现伟大的“中国梦”做的,而绝不是为那些“不愿担当、不敢担当”的领导干部做的。如此,我们可能心无杂念、也心无旁骛,将工作当事业、将工作当兴趣,干我所干,乐在其中。无悔付出,无悔人生。 元代著名的思想家、政治家、教育家许衡时常教导学生的话,或可共勉: 贵为公相不可骄,当知有天下国家以来,多少圣贤在此位;贱为匹夫不为耻,当知有古昔志士仁人,多少屈服甘于贫贱者。 ——(《宋元学案·鲁斋学案·鲁斋遗书》) |
GMT+8, 2017-11-10 13:42 , Processed in 0.233877 second(s), 12 queries , Gzip On.
Powered by Discuz! X3.2
© 2001-2011 Comsenz Inc.